
炎炎夏日,又到了「三伏貼」的季節了。每年都有人會問我什麼叫做「三伏貼」?其實「三伏貼」比較正式的名稱,叫做「三伏天穴位敷貼」。所謂「伏天」,是依據農民曆上的標示,分別有「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這三天,「伏」在中醫指的是陰氣受到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根據古人的經驗,這三個伏天日所在的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
標準的計算日期方式,是從夏至開始,依照天干、地支計日的排列,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日」。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因此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上都位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根據中醫學說的「五行相生相剋」,認為最熱的夏天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剋金),所以每到庚日,金必伏藏。此外庚日五行屬金,肺亦屬金,所以選擇這三日亦是治療肺系疾患之好時機。
三伏貼究竟有什麼療效呢?這也是患者常常詢問的問題。「三伏貼」屬於中醫外治法的一種,亦是為一種「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它結合中醫「運氣醫學」與「敷灸療法」的預防性治療,於節氣上所稱「伏夏」期間(即「伏天」,小暑至立秋時間內),進行穴位敷貼治療,此時乃利用氣候炎熱之時,人體的皮膚腠理開泄,有助於藥物經皮吸收,選用一些具有辛溫香竄、逐痰利氣特性的藥物,貼敷於背部相關腧穴,藉此以達到溫陽利氣、驅除肺中內伏寒痰、調節免疫系統、改善臟腑機能、增強抵抗力、減緩呼吸道的症狀和過敏的目的。
有哪些人適合貼三伏貼呢?沒有氣喘的人也可以貼嗎?其實早在古代就有許多關於穴位敷貼的記載。穴位敷貼又叫做天灸療法,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有系統的介紹了天灸療法的藥物,並說明能有效治療瘧疾、哮喘等病。清朝『張氏醫通』也有記載「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即三伏貼),往往獲效」。由此可知三伏貼最主要是用在治療氣喘(哮喘)的一種外治療法,但根據中醫以及現代醫學可知,氣喘跟過敏體質有密切相關,因此過敏體質中屬於寒症的人同樣可以使用三伏貼來改善不舒服的症狀。
國人最常見到的過敏症狀就屬「過敏性鼻炎」了,平均每十個人中就有三個至四個有過敏性鼻炎,程度或輕或重,選擇在夏天使用三伏貼療法,臨床上觀察確實可以得到不錯個改善效果。其他關於過敏體質的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蕁麻疹)、腸胃過敏、過敏性結膜炎等等,或是體質虛寒手腳容易冰冷、一年四季常常在感冒、寒天尤甚者,都建議可以嘗試用三伏貼來改善體質,緩解身體因過敏產生的不適症狀。
早期國內僅有幾家診所有提供此項服務,至今幾乎所有的中醫醫療院所都有「三伏貼」的服務,不難想像這個老祖先遺留下來的智慧資產,的確有它的神奇之處。有鑒於現在取得「三伏貼」療法十分普遍,有幾個小建議還是要提醒叮嚀一下,若有需要接受敷貼的患者,最好還是要經過醫師的診斷,判斷是否適合做這項治療(敷貼三伏仍有禁忌!),選擇合格的中醫師為您進行敷貼(個人認為取穴非常重要),另外也要謹記敷貼過程中醫生所囑咐的相關注意事項,密切配合,才能避免敷貼可能造成的不舒服,以及發揮敷貼療法最大的效果。
總之,誠心希望這項偉大的中醫學問,不要因為過度開發或普及化惡性競爭之下,減低了療效,降低民眾對三伏貼的信任度,淪為一種類似「葡式蛋塔風潮」的遺憾。
~ 引用請註明出處~

Do u have msn or FB , minding leaving it to contact?
[回應]
禮叔 回應:
21 7 月, 2011 at 17:20:48
您好:
請問您有什麼問題嗎?,或許您可以留言給我 ^^ 謝謝
[回應]
阿德 回應:
25 7 月, 2011 at 00:17:38
mail account as the FB.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