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姐每逢秋天鼻子就容易乾燥疼痛、口乾舌燥,時而聞到腐臭的味道,有時候還會流鼻血,陳小姐以為凡是秋冬或春夏季節交替時鼻子不舒服的症狀就是過敏性鼻炎,不以為意,某次症狀嚴重時就診,經醫師診斷後才發現其實自己罹患的是「萎縮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
「萎縮性鼻炎」在中醫稱為「鼻槁」。「槁」,即鼻內乾燥之意。其主要症狀表現為鼻腔內部乾燥,嚴重的人則會出現鼻部及咽部皆有乾燥的感覺,並有灼熱疼痛、鼻塞、嗅覺遲鈍、或鼻氣腥臭、流膿鼻涕、鼻內結痂偏多等症狀。本病是一種發展緩慢的常見慢性鼻病,以女性發生率較高,且在婦女月經期或懷孕期症狀較為明顯。本病多發生於乾寒地區以及所處的工作環境過於乾燥者,症狀在秋冬節季比春夏季節嚴重。由於鼻腔內不但有臭味,還常會發生鼻塞及嗅覺異常,故又稱做為臭鼻症(Ozena)。
本病尤其好發於秋天,這跟秋天的季節屬性有關。古人認為「秋屬金」,根據五行對應關係「金」對應到的器官為「肺」,秋季的氣候有偏熱、偏涼的不同,在久晴無雨,秋陽曝曬之下,此時容易感受的病邪為「溫燥」;若是深秋初涼,西風肅殺之時,此時容易感受的病邪即為「涼燥」。燥熱為患,一般症情較輕,大多病在表衛及氣分階段。所謂「秋燥傷肺」,這裡的「肺」泛指鼻口腔、肺等呼吸系統,甚至包括皮毛皆屬於其範疇內,此外,燥邪亦容易使情緒變得憂鬱煩躁,有道是「九月天高人浮躁」。「萎縮性鼻炎」最怕這種季節氣候的特性,當患有此症的病人感受秋令燥熱病邪而引發病症,此時惱人的病情實在難令人體會何謂「秋高氣爽」的感覺,鼻子不舒服、情緒不穩定,生活品質因此大打折扣。
萎縮性鼻炎的病因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萎縮性鼻炎傳統認為是與內分泌系統混亂、自律神經失調、細菌的感染、營養不良、遺傳因素、膽固醇過低等有關。近年來也發現本病與缺乏微量元素與自身免疫系統功能有關。而繼發性萎縮性鼻炎的病因則較明確,包括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竇炎等膿性分泌物長期刺激、有害的粉塵或化學氣體長期刺激、不適當鼻腔手術所致的黏膜廣泛性損傷、以及特殊傳染病如結核病、梅毒、麻瘋病等對黏膜造成損傷等。
萎縮性鼻炎臨床表現有:
一、鼻咽乾燥感:此乃鼻內腺體萎縮,分泌減少,出現張口呼吸。常須用力擤鼻及劇烈的打噴嚏,且常覺得鼻腔有異物感。
二、鼻塞:鼻腔內膿痂阻塞,導致鼻黏膜感覺神經萎縮,則造成感覺較為遲鈍而誤認為鼻塞。
三、鼻出血:由於鼻黏膜乾燥、萎縮、變薄和鼻癢;造成挖鼻或用力擤鼻子,繼而導致鼻腔毛細血管損傷,引起流鼻血。
四、嗅覺障礙:鼻腔頂端的嗅覺區黏膜萎縮或受膿痂堵塞所致。
五、惡臭感:晚期或嚴重者有可能出現此症狀。此為膿痂中之蛋白質腐敗分解所致。
六、頭疼頭昏,容易嗆到:乃因鼻腔黏膜、鼻甲因萎縮變薄、升溫調溫功能失靈,吸入冷空氣無法提升溫度,造成頭部血管收縮,以及會厭軟骨閉合不順,致容易嗆到。
萎縮性鼻炎患者平時宜保持鼻腔清潔及溼潤,要時常清除鼻內積涕及痂皮(但勿過度用力損傷鼻內黏膜),特別注意勿以為是過敏性鼻炎而使用血管收縮性噴霧劑。平時要防治身體慢性疾患,加強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和豆類如大棗、芝麻、胡桃仁、杏仁等乾果種子有助養血潤燥補虛,也可多食含膠質、黏液質類食物,如動物的皮、軟骨、筋腱、豬蹄、海參、海哲皮及植物類的木耳、百合、山藥、薏仁等,可使皮膚豐潤有彈性。少吃生冷、辛辣、燥熱、發物如辣椒、大蒜、芥末、胡椒、生薑、茶、咖啡、竹筍、鳳梨等。平實要多鍛鍊身體,但忌做劇烈運動;預防感冒增強身體抵抗力。若因工作環境不佳者宜改善工作環境,保持乾淨的空氣及濕潤,要戴口罩。如果症狀明顯者應及早找一位有經驗的醫師,盡早做好確實的診斷與治療,切勿自行胡亂治療或聽信偏方。
